Board logo

標題: Plextor M6S 256GB [打印本頁]

作者: a0211164    時間: 2014-4-17 01:25     標題: Plextor M6S 256GB

本帖最後由 a0211164 於 2014-4-17 03:11 編輯

警告,以下內容為高度危險之物,一但受到吸引便不能回頭。
使用SSD後的人,都會被吸引到不能回頭,不能回到使用HDD的時代
(包括我自己)

但!SSD都有好多牌子選擇,所以我想介紹一隻SSD比未用過SSD或想買新SSD既人,
這次介紹的就是
M6S
————————————————————————————————————————————
先來M6S的介紹(官方)

最新一代的Plextor M6S SSD隨機讀寫速度高達94,000 / 80,000 IOPS*,連續讀取與寫入速度最高分別達到520 / 440 MB/s*,與前一代M5S相比,效能提升50%以上,與傳統硬盤相比,連續讀取與寫入速度更是快上4倍!一般傳統硬盤機靠著機械臂及磁頭讀取數據,因此一般4K讀寫只有0.5 MB/s至1.5 MB/s的速度,但對於能夠平行讀寫的M6S SSD,4K平行讀寫速度超過390 MB /s,無論是對開機、執行軟件或遊戲速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M6S採用新一代Marvell 88SS9188雙核心控制芯片,速度效能升級但卻更節能。用M6S取代原有的硬盤系統,將能大幅加快​​開機、關機、應用程序開啟速率。加載及儲存大型檔案也能節省更多時間,系統執行自動儲存時將完全不影響整體效率。
在相同操作環境下,M6S比前一代M5S耗電量縮減30%到50%,與7200轉的傳統硬盤相比,更能讓您的電池續航力多出30分鐘的時間!
有別於具機械式手臂與磁頭的傳統硬盤,M6S的控制芯片與閃存均是半導體製程零件,無機械式零件,耐用、防震、抗摔、重量輕,是常有移動需要的上班族或行動工作者最適合的儲存媒體!

M6S採用最高等級Toggle模式的Toshiba快閃記憶體,搭配最新Marvell 88SS9188雙核心伺服器等級控制器,讓M6S在效能上的表現無與倫比,可以在高速資料讀寫的運作中,有效同時處理各種演算應用,來維持固態硬碟應有的最高效能。

M6S採用最新SATA省電模式規範,支援最新DEVSLP電源模式,讓M6S可以保持24小時開啟與連結狀況。在DEVSLP電源模式下,M6S的消耗功率只有2mW,而回復時間只有100毫秒。睡眠模式下功耗更低,可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很像很強大,等我們來測試一下M6S的Power,是否真的像官方所說的一樣。
————————————————————————————————————————————
有請我地今日既主角Plextor M6S 256GB

外型設計只能用一個字來描述—型
————————————————————————————————————————————
我先進行M6S的開箱儀式

這是剛買回來的樣子,以黃色做主色的盒,十分搶眼包保唔會買錯。256GB字樣,
這裡先帶一提M6S共有3種不同大小GB數,
有128,256,512GB,而越大GB數速度都越快,所以買大有好處。


要買電子產品,當然要買有香港代理,這次的代理公司是升科國際有限公司,提供了3年保養,
售後服務也是買電子產品要選擇的一環,升科在香港也有代理其他產品,聲譽也十分不錯。


一些資訊,3月制造,可以說是新鮮出爐,但最重要的是Made in TW,不是CH,Good job Plextor!


M6S的基本資料,剛剛上面提起了越大GB數速度越快,這裡有一此比較詳細的資料,
128GB是520MB Read,300MB Write
256GB是520MB Read,420MB Write
512GB是520MB Read,440MB Write
而M6S使用了獨家的Ture Speed技術提供了穩定的高性能

這些只是前戲,我們正式開箱。十分意外M6S內含物十分少,只有SSD本體和細小的說明書還有打開了的盒。


正面,型得來而做工一流,正面只有Plextor和M6S字樣,簡少但十分美觀。


側面,7mm的厚度,適合desktop和laptop,對比傳統HDD那厚度是不能比的,
那一張貼紙是保養貼紙不要破壞,不然就失保了。


背面,也是一些資訊,沒有什麼特別。


這是他上一代M5S
先來盒,十分明顯,很容易看得出Plextor在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
和M5S對比,SSD和盒的外觀有180度的改變。


9mm和7mm的厚度對比。本來M5S己經很薄了但M6S比他便薄!



準備上機!
舊的M5S,順其一提M6S是沒有提供2.5轉3.5的硬盤轉接架,所以For desktop的用家轉接架要自己買
如果M6S有送轉接架一定更加完美。

換上M6S!

真正上機!


————————————————————————————————————————————
測試平台
MB :    ASROCK  z87 Extreme6
CPU :   i7-4770K @4.2GHz
GPU:   inno3D GTX780
RAM : Adata  DDR3 1600MHz  4GX2
HDD:   WD black 1TB
SSD :   M5S,M6S
OS  :    WIN8 Pro(64x)

————————————————————————————————————————————
以下我會進行各種測試,分別是M5S VS M6S VS HDD
先來的是CrystalDiskinfo的分析

接下來是CrystalDiskMark的測試,
HDD的R/W只有91和86但M6S和M5S的Read是512和515,Write是441和398,
M6S的Write速度比M5S提升了40MB/s。
這就是SSD和傳統HDD的分別,SSD的R/W比HDD足足高了5倍,
而4K HDD和SSD根本就是差天共地,相差了70倍,
而M6S因為使用了新的晶片組,所以在4K方面比M5S也有不少的提升。
而4K是對開機和開程式有十分大的幫助,所以SSD和HDD開程式等才會有這什大的分別。

————————————————————————————————————————————

這是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得出的結果也和CrystalDiskMark差不遠,SSD大勝HDD!
(因為這個程式是專為SSD設計的,所以我沒有以這個程式測試HDD)


————————————————————————————————————————————
之後進行的是實機檔案傳送測試,先來是單一檔案傳送,這次以傳送單一9GB的影片,
測試的是速度,時間和穩定。

可見得在各個測試中,各個硬碟傳送至自己的區域都會出現降半速的現象
因為這一個是單一檔案傳送,所以在各個測試中,SSD和HDD都是十分穩定。
而傳送速度以平衡最高比較,M6S最高是349MB/s,M5S最高是357MB/s,HDD最高是81.3MB/s
速度是由SSD(M5S)勝出,但M6S和M5S速度相差不遠。
而所需時間M6S和M5S都是大約25秒,HDD大約是111秒,相差91秒

————————————————————————————————————————————
這次的是連續傳送檔案的測試,這次以傳送368MB共1333張圖片以作測試。

可見得左各個測試中HDD的穩定性都比SSD差,
在各個測試中SSD都能以平均速度傳送,
但HDD在傳送的起步中要以低速傳送,要等待數秒後才能回復至水平。

————————————————————————————————————————————
到了最重要的部分,開機測試和遊戲測試
開機測試
SSD大約只用了20秒進入到window介面,但傳統HDD大部分也要1分鐘以上才能進入window介面
遊戲測試-World of tank-HDD
遊戲測試-World of tank-SSD
遊戲測試-Guild Wars 2-HDD
遊戲測試-Guild Wars 2-SSD
在遊戲測試SSD在各個遊戲中都有不錯的水準,平衡讀取時間都比HDD高大約一倍的速度。
對於任何玩家來說讀取地圖是最令人煩躁的東西,而SSD就是打破這個煩惱的最好工具。

————————————————————————————————————————————
最後分享一下我對M6S的心得,在使用Plextor M6S之前我也有使用Plextor的M5S,當時我也是被網上的SSD心得文章吸引了,知道了SSD的好處,而當時Plextor在網上的評價不錯所以我選擇了M5S,使用後我也十分滿意,因為M5S十分穩定,完全沒有問題發生,不像其他牌子常常有問題發生,而這一次的M6S是M5S的改進版,但價錢不但沒有升而是反降,我當時買M5S是大約1400HKD,而M6S只是要1200HKD,而速度還要有上升,而Plextor的SSD的完全沒有發生跌速,我使用了4000小時的M5S也是和新的SSD一樣,Plextor一向都有高標準品質的堅持,他的產品都有依最嚴格標準生產,並通過全球最先進測試設備嚴格檢測,所以可靠性十分高,所以我認為M6S是一個性價比超高的SSD,而性能也十分良好。所以我十分推薦大家使用Plextor 的SSD。
M6S優點:
嚴格標準生產,達到高品質,令到可靠性十分高
獨家的Ture Speed技術,有快而穩定的速度
支援DEVSLP電源模式令消耗功率變低
不會發生跌速問題
性價比高
M6S缺點:
沒有2.5轉3.5的硬盤轉接架

————————————————————————————————————————————





歡迎光臨 電腦領域 HKEPC Hardware (https://h1.hkepc.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