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詳細拆解測試、EGO 回應︰這行水很深
【HKEPC 調查報告 ✅】有讀者在「 HKEPC DIY砌機 超頻散熱 機箱改裝 暨不正常文書機研究所」群組內分享了一則 Facebook 帖文,內容是有人對 EGO MAGPOWER Gen.5 6000mAh 版本進行拆解,發現內部的用料似乎與官方宣傳中的不同。HKEPC 編輯部為了查明真相,遂從市面上購入同款產品作詳細測試,並將其完全拆解作對比調查,結果發現該產品的內部構造及實際電池容量表現確實與官方宣傳資料存在差異,HKEPC 就調查結果向 EGO 去信作出查詢,內文附上 EGO 官方正式回應。
調查 EGO「尿袋」或涉虛標及虛假宣傳
▲ 有網民曾對 EGO MAGPOWER Gen.5 6000mAh 進行拆解
近日有讀者在「 HKEPC DIY砌機 超頻散熱 機箱改裝 暨不正常文書機研究所」群組內分享了一則 Facebook 帖文,針對 EGO MAGPOWER Gen.5 6000mAh 版本進行拆解,發現內部的用料似乎與官方宣傳中的不同,以及無法從電池表面看到任何的規格標示。
該 Facebook 帖文刊登後立即引起 HKEPC 群組渲然大波,紛紛認為 EGO 產品就有可能涉及虛假宣傳的情況,因此 HKEPC 編輯部決定調查事情。
+
圖片來源:EGO 官方網上商店
圖片來源:EGO 官方網上商店
翻查 EGO 官方網站的產品宣傳頁面,MAGPOWER Gen.5 MagSafe 行動電源產品一共設有 10,000mAh 及 6,000mAh 兩個版本。而無論是哪個容量版本,官方皆有在宣傳文字及圖片上多次提及加入了自家研發的「氣凝膠+石墨烯導熱技術 (AGTC)」,號稱結合了氣凝膠的阻熱特性,能夠阻隔熱力回傳至手機機身,以及石墨烯的高導熱性能,能將手機 MagSafe 熱源傳導至金屬外殼上散熱。同時亦展示了兩張內部構造的模擬示意圖,清晰顯示該產品內還加入了「GK2 導熱凝膠」、「7950 相變導熱片」及「Laird 導熱硅膠片」等導熱層設計。
(更新:在我們就此事向 EGO Innovation Limited 作出查詢後,現時該官方網站已將產品標示為「售完」,並且將上述兩張內部構造的模擬示意圖除下)
▲ 從兩家店舖購入兩部 EGO MAGPOWER Gen.5 6000mAh
為了調查事件,HKEPC 分別從兩家不同的「腦店」購入兩部 EGO MAGPOWER Gen.5 MagSafe 行動電源的 6000mAh 版本,一部用於拆解檢查比對內部構造及進行直接電池充放測試,另一部則用於進行 USB-C 接頭充放電測試。
EGO MAGPOWER Gen.5 6000mAh 全面拆解
▲ 電池與外殼之間只有一塊雙面膠貼
先從拆解開始,將帶有 OLED 電量資訊顯示器的一端拆除後,可以看到外殼與電池之間設有一小塊雙面膠貼,不過就沒有發現被宣傳頁中形容為 Graphene 石墨烯膜以及 Laird 導熱硅膠片的設計,這是第一個與官網宣傳頁差異較大的地方。
▲ PCB 上設有導熱貼及氣凝膠隔熱貼
而在 PCB 與 OLED 顯示屏之間則設有一塊小面積的藍色導熱貼以及一塊約厚 0.66mm 的氣凝膠隔熱貼,並且在該隔熱貼的下方設有另一塊藍色導熱貼緊附在 PCB 上,至於導熱貼是否由 Laird 萊爾德生產則無從稽考。
▲ 電池表面的噴碼標記疑似被抹去
接著再將整塊電池翻開,可以看到電池表面有著疑似被抹去的電池噴碼標記痕跡,真正能夠看清的部分僅有一個代表「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的 CCC 標誌以及一個僅餘的 V 字,故此我們無法了解到電池的容量等規格值。透過電子卡尺直接量度電池的體積約為 75mm x 62mm x 6mm,充滿電後電壓為 4.4V,屬於典型的高壓鋰電池,筆者嘗試從網絡上搜尋規格脗合的電池型號但暫時無果。
▲ 電池與線圈之間隔有一片石墨烯均熱膜
▲ 線圈與外殼之間只有固定用的雙面膠貼
而電池與無線充電線圈之間就貼有一塊與電池面積相若的石墨烯均熱膜,該均熱膜的背面則是一層類似泡棉的多孔真空矽隔熱物質,將其揭開後就會看到下方的 MagSafe 磁石圈以及感應線圈的部分。再將線圈連同隔磁片一同取下,就會看到線圈與塑膠外殼之間只有一塊用作固定的雙面膠紙,至於官方宣傳圖片中所顯示的兩組「7950 相變導熱片」則未見蹤影,這亦是另一個與官網宣傳頁差異較大的地方。
▲ 雙層 PCB 的下方設有導熱貼及氣凝膠隔熱貼
再將固定 PCB 的兩顆螺絲鬆開,將 PCB 拆出後可以看到其兩面皆有零件,可以簡單判斷為單片雙層電路板,但是就未有發現「GK2 導熱凝膠」。而在 PCB 的底部則設有另一塊藍色導熱貼以及氣凝膠隔熱貼,與電池區域比較之下,PCB 區域的用料似乎更為符合宣傳資訊。
我們將 MAGPOWER Gen.5 6000mAh 的結構簡單逐層列出便能更直觀地了解到實物與官方宣傳的差異:
電池區域部分@官方宣傳:
外殼 > 石墨烯膜 + 氣凝膠 > 7950 相變導熱片 > 感應線圈 > 7950 相變導熱片 > 電池 > Laird 導熱硅膠片 > 石墨烯膜 > 外殼
電池區域部分@實際觀察:
外殼 > 感應線圈 > 石墨烯膜 + 多孔真空矽隔熱物質 > 電池 > 外殼
PCB 區域部分@官方宣傳:
外殼 > 氣凝膠 > 首層 PCB > GK2 導熱凝膠 > 次層 PCB > OLED 顯示屏幕 > 石墨烯膜 > 外殼
PCB 區域部分@實際觀察:
外殼 > 氣凝膠 > 導熱貼 > 單片雙層 PCB > 導熱貼 > 氣凝膠 > OLED 顯示屏幕 > 外殼
EGO MAGPOWER Gen.5 6000mAh 電池容量值測試
▲ 直接採用專用儀器進行電池充放容量測試
至於電池容量值的部分,官方宣稱產品搭載了容量值為 6000mAh @ 3.7V 的日本制「石墨烯負極 含鈷 1.5C 聚合物電池」,但是由於無法從電池噴碼標記中觀察到任何有用的電池規格資訊,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將電池從充電器的電路中分離出來,直接透過專用測試儀進行電池充放容量測試。
▲ 充放電測試皆採用保守的 2A 電流值設定
由於在測試前已量得電池為高壓型鋰離子電池,所以充電輸入電壓設定為 4.4V,考慮到未知電池的實際容量值,故將輸入電流設定成較為保守的 2A,並將充飽截止電流設定為 0.1A;至於放電輸出電流則同樣設定為較保守的 2A,而截至電壓則設定為 3V,這是大部分鋰電池的建議最低電壓值,避免電池過放受損。
▲ 單次放電數據圖表
▲ 單次充電數據圖表
項目 | 充電測試 | 放電測試 |
---|---|---|
第 1 次測試 | 18.52Wh | 17.28Wh |
第 2 次測試 | 18.45Wh | 17.36Wh |
第 3 次測試 | 18.54Wh | 17.32Wh |
第 4 次測試 | 18.62Wh | 17.41Wh |
第 5 次測試 | 18.47Wh | 17.39Wh |
平均值 | 18.52Wh | 17.352Wh |
在進行了 5 次循環充放測試後,得出平均充電輸入及放電輸出容量分別為 18.52Wh 及 17.352Wh,以 3.7V 標準電壓換算即約為 5,000mAh 及 4,690mAh,亦即是較其官方標示的 22.3Wh / 6,000mAh 少了約 20%。
▲ 單次 USB-C 放電測試數據圖表
項目 | 放電測試 |
---|---|
第 1 次測試 | 16.42Wh |
第 2 次測試 | 16.41Wh |
第 3 次測試 | 16.41Wh |
第 4 次測試 | 16.42Wh |
第 5 次測試 | 16.42Wh |
平均值 | 16.416Wh |
同時,為了驗證並確保這並非單純由電池體質造成的個別個案,我們進行了兩項測試。首先,我們透過另一隻未經拆解的 MAGPOWER Gen.5 6000mAh 進行原電路負載放電測試,透過行動電源的 USB-C 接頭以 5V1A 恆定輸出方式進行放電。在 5 次測試後得出平均輸出能量為 16.416Wh,若以官方標示的 22.3Wh 推算,電路的轉換效率僅約為 73.5%,但若以 18.5Wh 的容量值推算,轉換效率則達 88.6%。由於 3.7V 單電芯在進行 5V 升壓時的轉換效率通常不會低於 80%,因此更合理的推斷是其實際容量接近 18.5Wh (3.7V 5000mAh)。
▲ 市面上另一款 5,000mAh 行動電源的單次 USB-C 放電測試數據圖表
項目 | 放電測試 |
---|---|
第 1 次測試 | 17.42Wh |
第 2 次測試 | 17.40Wh |
第 3 次測試 | 17.37Wh |
第 4 次測試 | 17.38Wh |
第 5 次測試 | 17.43Wh |
平均值 | 17.40Wh |
為進一步佐證,我們從市面上購入另一款宣稱擁有 5,000mAh (19.25Wh) 且整體規格及設計相近的行動充電器進行對比測試,使用相同的 5V1A 恆定輸出方式進行放電。在經過同樣 5 次測試後,該產品的平均輸出能量為 17.4Wh,甚至高於標稱 6,000mAh(22.3Wh)的 EGO MAGPOWER Gen.5 所測得的 16.416Wh。
綜合兩項測試結果,無論是從轉換效率的推算,還是從相近規格產品的參考對比,均顯示 MAGPOWER Gen.5 6000mAh 版本的容量值可能存在虛標問題,其實際容量更接近於 18.5Wh (3.7V 5000mAh)。
綜合上述的的調查與測試結果,的確令人懷疑 EGO MAGPOWER Gen.5 6000mAh 行動電源是否存在虛標情況,就此事 HKEPC 編輯部向 EGO 方面作出書面查詢,同時要求對方提供產品的技術資料及相關證明。
EGO 就本站查詢作出回覆的部分
(以下圖片均可點擊放大顯示)
就著產品內部構造與宣傳不符的部分,EGO 於上述的官方回覆文件中承認產品的量產版本確實與釋出的宣傳圖存在差異,但是就否認這樣做會損害消費者權益,並強調量產版本在設計和用料上均有提升。同時解釋指由於他們對產品採取了非常保守的設計策略以保障電池安全與壽命,以及因為測試會存在誤差和電池體質偏差等影響,才會導致大家對產品的電池容量作出質疑,強調目前的產品設計可確保安全性。
除此之外,HKEPC 亦有就產品內鋰電池上的電池噴碼標記疑似被故意刷去一事,以及電池生產地及生產廠場之證明向 EGO 作進一步查詢,得到的回覆指由於涉及到廠方的「核心供應鏈」和「正在專利的部件」,所以對電池標記做了清除處理,同時亦因涉及商業機密無法公開廠方資料。
其後,在 HKEPC 的進一步追問下,EGO 承認目前其電池本體的容量數據主要基於供應商提供的報告,而未有進行獨立測試。但對於這個做法,EGO 認為這是合理的,因品牌方不具備如電池廠般的專業測試設備,同時強調測試重點應在於整體成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而非單一部件的性能,並舉例稱產品測試應如同組裝電腦,重視整體兼容性與穩定性,而非單獨驗證某個硬件的體質。
EGO 亦表示在收到查詢後已開始進行內部測試,針對不同放電範圍(2.5V、2.75V、3.4V、3.6V 至 4.5V)進行測試,目前在 2.75V 狀態下測得電量為 16.3Wh,相當於標稱 6000mAh 的 73%,以及在 5V 輸出下測得電量為 4140mAh。然而,對部分數據 (如轉化率及實際 Wh) 的準確性,EGO 解釋測試過程中可能出現數據單位誤會或測試儀器影響,導致部分數據不一致。他們表示將與工程團隊進一步確認,並計劃購買更專業設備以改進測試方式。
與此同時,EGO 客服經理陳先生亦以行內人士的身份作出補充,指出電池行業其實長期以來都存在著標稱與實際容量不符的問題,尤其在超薄款 Magsafe 行動電源中更為普遍。例如,市場上過去有 90% 的超薄款 Magsafe 標示為 5000mAh,但實際容量多為 4400mAh,至今仍有不少產品存在類似情況,這並非單一品牌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
他解釋,根據電池行業的認證標準,只要產品達到標稱容量的 92%,即可通過相關認證。例如,標稱 5000mAh 的電池實際容量可低至 4600mAh,這樣的情況在三星、LG 等知名品牌的 21700 電池中也時有發生,標示為 5000mAh 的電池往往只達到 4800~4900mAh。EGO 強調,電池容量受體質、批次以及放電設定的影響,並非固定數值。並形容行業內的情況「水很深」,甚至在正式代理渠道中也可能買到次品 (B品) 電池,這些電池容量不足,但仍能取得標示合格的 5000mAh 認證。
針對目前的質疑,對方認為若僅針對單一品牌測試,可能會給人一種只有該品牌虛標的印象,但如果進行多品牌比較,就能發現這是行業共通的問題。他特別提到,僅有少數品牌如 Belkin 和 Mophie,能夠做到 100% 符合標稱容量。
此外,陳先生亦提及香港品牌在行業內的努力,他表示,香港品牌並不像部分人認為的那樣缺乏實力,例如 Momax 就在產品設計、開模和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並且有不錯的表現。EGO 亦提到其在產品設計上的先進性,例如 OLED 顯示屏的應用是其自家開發的成果,而非單純的貼牌產品。他希望外界能看到香港品牌努力的一面,而不僅是負面的評價。
狼大意見︰這不對,就明顯是把 5000 當成 6000 賣
為了提升測試的準確性,HKEPC 編輯部找來台灣電源專家「港都狼仔」a.k.a 狼大訂立測試準則,以提升報告的準確性。據狼大指出, 測試報告中能夠看出 EGO MAGPOWER Gen.5 的實際輸出與其標示的數字相去甚遠,不認同 EGO 所說的「電池行業普遍存在標稱與實際容量不符的現象」。
頂多只會出現輕微誤差,但絕不可能出現超過 10% 的差異,已符合涉嫌把 5000mAh 當成 6000mAh 來賣,狼大認為很大機會是電池廠商方面誇大,然後 EGO 在沒有經過驗證的情況下照單全收。
至於廠方對電池噴碼標記進行清除的手法,狼大表示這應該只是單純不想讓人知道電池是從哪裡來,但就用了比較好聽的話去包裝,正規產品中不會刻意清除電池標示,通常會這樣做的大多「心裡有鬼」。
此外,就著 EGO 說明產品採用的電池規格是用 2.5V-4.5V 測試得出的 6000mAh,狼大認為這已經屬於壓榨電池的操作,因為一般高壓鋰電池的正常充放範圍應該落在 3V-4.4V 之間,並不會放到 2.5V 這麼低,而且這些電量大概也只有幾個百分比的空間。
編輯評論︰
EGO 作為香港最成功的本土充電品牌之一,小編期望 EGO 能立即正視上述問題,包括產品如有內容改動,必需要盡快更新的產品宣傳內容,如存在大幅改動最好能以版本作出區分。電池方面,務必使用具有規格標示及通過認証的合格電池,作為品牌方亦需要具備專業設備驗証電池容量真偽,不能單靠代工廠方提供數據就信到十足。
首先 HKEPC 要多謝 EGO 非常配合這次測試及調查,而且表現非常誠懇,令這次調查報告可以順利地完成。 HKEPC 期望 EGO 能夠持續去提升產品,過去 HKEPC 小編都買過好多 EGO 野,甚至可以用粉絲來形容,真心 EGO 很多產品質量相當不錯,所以期待 EGO 未來可以更為嚴謹,香港品牌其實都可以有好野。